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细腻的江南秋景图,同时暗含历史情怀。
站在高高的城楼栏杆边(危槛倚山城),能看到江上的船帆在眼前移动(风帆槛外行)。诗人用"危槛"二字让人感受到城楼之高,而"风帆行"又让画面活了起来。
接下来四句用鲜艳的色彩和清晰的线条勾勒景色:
- 朝阳把大海染成红色(日生沧海赤)
- 退潮后的钱塘江水清澈见底(潮落浙江清)
- 秋日傍晚,远山轮廓分明(秋晚遥峰出)
- 干燥的沙滩上长着整齐的细草(沙干细草平)
最后两句转入历史联想:看着西陵(今杭州萧山)的云雾树木,不禁想起春秋时期的伍子胥。这里用"烟树色"的朦胧美景,反衬出诗人对历史人物深沉情感的"长见"(长久萦绕)。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空间上由近及远,从眼前栏杆写到远山大海
2. 时间上从清晨到傍晚,浓缩一天光影变化
3. 情感上从现实美景自然过渡到历史追忆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电影,先给特写,再拉远景,最后用历史典故给画面注入悠长余韵。普通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原来站在高处看风景时,人会不自觉地既看眼前美景,又思千古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