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湖
漾舟疑港断,进帆喜湖广。
境丽趣非一,路迷心已往。
云峰互稠沓,烟波纷滉瀁。
梵宇浮镜入,琳宫蹑屏上。
浪起孤屿沉,水落众山长。
隐隐草畔堤,悠悠芦际榜。
幽怀自此多,客情复谁奖。
身固脱虞阱,心犹寄尘网。
安得超世姿,来纵山泉赏。
境丽趣非一,路迷心已往。
云峰互稠沓,烟波纷滉瀁。
梵宇浮镜入,琳宫蹑屏上。
浪起孤屿沉,水落众山长。
隐隐草畔堤,悠悠芦际榜。
幽怀自此多,客情复谁奖。
身固脱虞阱,心犹寄尘网。
安得超世姿,来纵山泉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东湖》描绘了作者乘船游览东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次充满惊喜与哲思的旅程。
1. 游湖的惊喜与探索
开篇写船行湖上的体验:起初以为水路到了尽头(“港断”),拐弯后却豁然开朗,湖面广阔(“湖广”),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湖”的意外之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说这里景色太美,趣味无穷(“境丽趣非一”),虽然路径曲折容易迷路,但内心早已被吸引,迫不及待向前探索。
2. 如画的湖光山色
诗中用“云峰”“烟波”等意象勾勒出东湖的壮丽:云雾缭绕的山峰层层叠叠,湖面水汽弥漫,波光粼粼。寺庙倒映水中,像浮在镜子上(“梵宇浮镜入”),道观建在山腰,仿佛踩在屏风上(“琳宫蹑屏上”)。这些比喻新颖生动,让静态的风景有了动态的美感。
后四句继续写景变化:浪起时小岛若隐若现,水位下降后群山显得更高;草堤隐约可见,芦苇丛中船桨轻摇。这些细节描绘出东湖的灵动与幽静。
3. 由景生情,超脱之思
面对美景,诗人感慨“幽怀自此多”——内心的幽静情思被唤醒,但“客情复谁奖”又透露出孤独:漂泊的旅愁无人理解。他觉得自己身体虽逃离世俗陷阱(“脱虞阱”),心灵却仍被尘世束缚(“寄尘网”)。最后发出渴望:怎样才能拥有超脱世俗的姿态,尽情享受这山水之乐呢?
全诗精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风景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让读者看到东湖的变幻之美,同时通过“迷路—惊喜—沉醉—怅惘—向往”的情感起伏,引发共鸣:我们是否也常在忙碌生活中渴望片刻超脱?是否也会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正是跨越古今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