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

斲石为梁铁作枢,武侯於此济师徒。
鞭山怒气金鳌伏,架壑宏模玉蝀掳。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剑门》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剑门的景象。剑门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且险峻的关口。

首句“斲石为梁铁作枢”,用白话来说就是剑门的桥梁是人工在巨石上开辟出来的,而门的开关则是以铁作为主要的枢纽。这描绘了剑门险要的自然地势和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第二句“武侯於此济师徒”,这里的武侯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曾经利用剑门这个关口进行军事行动,成功地指挥了他的军队。这不仅展现了剑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第三句“鞭山怒气金鳌伏”,使用了形象的比喻。“鞭山”可以理解为用鞭子抽打山,形象地描绘了强烈的动态感。“怒气”则传达出强烈的战斗氛围。“金鳌伏”则比喻山势的险峻和威严。整句话的意思是,剑门所在的山区如同一只被激怒的金鳌伏在那里,充满了威严和力量。

最后一句“架壑宏模玉蝀掳”,这里的“架壑宏模”可以理解为剑门大桥横跨深谷的景象,而“玉蝀掳”则形象地描绘了桥的美丽与壮观。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座大桥如同一条美丽的玉带,横跨在深谷之上,展示了人类工程的壮丽和伟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剑门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其险峻的自然地势,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桥梁和山势的描绘,也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整首诗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剑门的威严、壮丽和历史的厚重感。

郭思

(?—1130)宋河南温县人,字得之。郭熙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官通义大夫。徽宗宣和中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历帅三路。高宗建炎中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致仕。工杂画。有《瑶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