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朋友王廷和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欣赏和离别的不舍。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传递情感,读来亲切自然。
前四句写两人的交情和友人的才华: 1. "声华与子接封疆":我们因名声和才华相识,如今你即将去治理一方(邵武)。 2. "同缀云霄鹓鹭行":曾像凤凰、白鹭般并肩在朝堂共事(用鸟群齐飞比喻同僚关系)。 3. "在璞谁知和氏璧":你的才能像未经雕琢的和氏璧,起初不被人识(用"和氏璧"典故暗指友人怀才不遇)。 4. "鸣琴初试宓生堂":现在你终于能像宓子贱(古代贤臣)那样施展抱负了(用"鸣琴治县"典故赞美友人即将上任)。
后四句转向离别场景: 5. "都城日暮千峰断":京城暮色中群山隐现(既写实景,又暗喻前路漫漫)。 6. "宇县春回万萼香":想象你到任的县城已是春暖花开(用生机勃勃的景象祝福友人新政)。 7-8句最妙:用"野鸟联翩飞向夕阳"的画面收尾,说鸟儿不懂离愁,反而欢快地飞向夕阳。看似写鸟,实则反衬人的离愁——鸟儿越自在,越显得人依依不舍。
全诗亮点: - 用"和氏璧""鸣琴治县"等典故赞美友人,但不显晦涩 - 结尾借景抒情,用不懂离别的鸟儿反衬人之情深 - 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肯定,又有对未来的祝福,还有含蓄的离愁 - "万萼香""千峰断"等对仗工整,画面感强
就像现代人送别好友时说:"你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了,虽然舍不得,但相信你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只不过古人说得更含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