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其二

紫皇宫阙罗高清,花虬玉凤围墉城。长生曲奏升天行,神仙缥缈喧相迎。

栖真何必抛尘网,飙轮万里时来往。张公结庐天台山,赤城霞起三千丈。

天子好道思崆峒,欲使亿兆归庬鸿。凤台峨峨十二重,先生忽造明光宫。

无为清净化可守,能助羲轩致仁寿。共羡乘蹻归洞宫,他日骑龙却来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仙般的奇幻世界,同时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期许。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绚丽的画面描绘天宫景象:紫红色的宫殿高耸入云,龙凤环绕城墙。仙乐奏响长生曲,云雾缭绕中众神仙热情相迎。这里用"花虬玉凤""长生曲"等意象,营造出令人向往的仙境。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聚焦张无梦这位修道者。说他不必刻意脱离尘世("抛尘网"),因为能驾仙车自由往返人间与仙境。他在天台山结庐隐居,那里有万丈霞光。当时皇帝崇尚道家思想("好道思崆峒"),想用道家理念治国("使亿兆归庬鸿")。张无梦从隐居处突然来到皇宫("凤台""明光宫"),暗示隐士与朝廷的互动。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表达政治理想。认为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可以辅助君王施行仁政("致仁寿")。最后用"乘蹻归洞宫""骑龙却来否"的仙家意象,既写张无梦的归隐,又留下他可能再返人间的悬念。

全诗特色在于:
1. 将仙境描写得既华丽又灵动,如"赤城霞起三千丈"的壮阔画面
2. 巧妙连接修仙与治国,反映当时"外儒内道"的政治思潮
3. 对张无梦的刻画既突出仙风道骨,又表现其心系苍生
4. 结尾的开放式提问增添诗意余韵

本质上,这是首借赠别修道者来探讨"出世与入世"关系的诗,通过神仙意象表达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既追求精神超脱又关心现实的特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