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品茶
烛明香炷。
正烧灯时序。
一桁湘帘透疏雨。
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
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唤取鸦头试春水。
小瀹旗枪,檀口香生,细领略、兰芽蕙蕊。
且贮向哥窑,到更阑、■⑴消渴情怀,吹箫伴侣。
正烧灯时序。
一桁湘帘透疏雨。
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
沧浪遗迹在,分得新泉,唤取鸦头试春水。
小瀹旗枪,檀口香生,细领略、兰芽蕙蕊。
且贮向哥窑,到更阑、■⑴消渴情怀,吹箫伴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优雅闲适的品茶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茶事中的生活情趣。
上片先营造环境氛围:烛光明亮,熏香袅袅,正是元宵节前后的时节。竹帘外飘着疏落的春雨。午后睡醒时分,正好安排茶事——用槐木柴火和松木炭炉煮水,看着青烟缕缕升起。这里通过"烛""香""雨""烟"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温暖朦胧的春日午后图景。
下片具体描写烹茶品茗的过程:借用古代"沧浪之水"的典故,取来新鲜泉水,让侍女煮水泡茶。"鸦头"指梳着双髻的少女,"旗枪"是茶叶的嫩芽。当茶水注入,茶香从少女唇边溢出,细细品味着如兰似蕙的茶香。最后将茶汤贮存在名贵的哥窑茶具中,待到夜深时,既可解渴,又能与吹箫的知音共享。结尾的"消渴情怀,吹箫伴侣"二句,将品茶提升到精神享受的层面。
全词以时间为线索,从午后到深夜,完整展现了备茶、煮水、冲泡、品饮、贮存的茶事全过程。通过视觉(烛光、烟缕)、嗅觉(茶香)、味觉(茶汤)的多重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词人不仅是在描写喝茶这件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致典雅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茶香中寻求精神共鸣的文人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