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官员治理方式带来的社会影响。
前四句通过东西两地的对比展开:东边官员实行宽厚政策,百姓生活安乐;西边官员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足和气"与"皆病颜"的强烈对比,生动展现了不同政策下百姓的生活状态。
五六句讽刺朝廷高高在上,对地方疾苦充耳不闻;监察官员也尸位素餐,对民间疾苦视若无睹。用"万乘至聪"却"闻不及"的反差,尖锐批评了官僚体系的失职。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路过此地的行人只要睁眼看看,就会发现地狱(西邑)和天堂(东邻)其实近在咫尺。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直指官员的执政态度直接决定了百姓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
全诗语言直白但力道十足,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对比,揭露了苛政害民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政治的向往。诗中"地狱天堂"的比喻至今仍具警示意义,让人直观感受到政策善恶对民生的直接影响。
朱景阳
朱景阳,一作景旸,字仲舒,萍乡(今属江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至和二年(一○五五),官屯田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一),仕至职方郎中。英宗治平中致仕。事见清同治《萍乡县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