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锡光先生父志斌(蜀富顺人)

君王锡得老来闲,半世逍遥水石间。
花雨残春人不见,松风凉夜鹤空还。
精魂去上三生石,秘检归藏二酉山。
收拾委和还造化(一),任教渣滓落尘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志斌的老人的挽诗,他来自四川富顺,晚年过着闲适的生活。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首联"君王锡得老来闲,半世逍遥水石间"是说老人晚年获得君王恩赐的闲适生活,前半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水之间。这里用"水石间"象征远离尘嚣的自然生活。

颔联"花雨残春人不见,松风凉夜鹤空还"用暮春花雨、松间夜风、孤鹤归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暗示老人已经离世,只留下自然景物依旧。

颈联"精魂去上三生石,秘检归藏二酉山"运用了两个典故:三生石象征前世今生来世的生命轮回,二酉山是传说中藏书的地方。这两句是说老人的灵魂已进入轮回,他生前的学识智慧也回归到知识的宝库中。

尾联"收拾委和还造化,任教渣滓落尘寰"最为深刻。"委和"指人天生的精气,"造化"指大自然。意思是老人把生命交还给自然,任由肉体化为尘土留在人间。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超脱生死的思想。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自然意象(花雨、松风、鹤、山石等)来寄托哀思,避免直接抒写悲伤,反而通过描写永恒的自然景物来反衬人生的短暂。诗中既有对逝者的怀念,又透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人的灵魂归于永恒,肉体终将回归自然。这种生死观既豁达又富有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