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使君①
末路谁当国步艰,琼州节概似常山⑴。
心悬北极天应远,血洒南荒地尽斑。
上帝亦哀麟凤死(哀,民国本作“怜”。),中原今放犬羊还⑵。
使君忠义言难尽⑶,只把哀辞滴泪删⑷。
⑵ 今放犬羊还,丛书《鸡肋集》卷一○作“长照尾箕寒”。
⑶ 忠,丛书《鸡肋集》卷一○作“高”。
心悬北极天应远,血洒南荒地尽斑。
上帝亦哀麟凤死(哀,民国本作“怜”。),中原今放犬羊还⑵。
使君忠义言难尽⑶,只把哀辞滴泪删⑷。
⑵ 今放犬羊还,丛书《鸡肋集》卷一○作“长照尾箕寒”。
⑶ 忠,丛书《鸡肋集》卷一○作“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名为《哀使君》,是一首悼念忠臣的悲壮之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时代背景 诗中"国步艰""犬羊还"等词暗示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可能指外敌入侵或朝政腐败),而"使君"(一位地方官员)像唐代的颜真卿(常山太守)一样坚守气节,宁死不屈。
2. 核心意象 - 常山:用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常山的忠臣颜杲卿作比,突出使君的刚烈。 - 麟凤:将使君比作传说中的祥瑞神兽,强调他的珍贵与不幸遇害。 - 血洒南荒:用鲜血染红大地的画面,渲染悲壮氛围。
3. 情感表达 诗人用三层递进表达哀痛: ① 先写使君在国家危难时独撑危局("谁当国步艰") ② 再写他虽死犹忠("心悬北极"指向着北方朝廷) ③ 最后写自己删改悼词时泪流不止,体现极度悲痛。
4. 修改的深意 尾联提到修改悼词("删"字),暗示这种忠义无法用文字尽述,而"泪"字点明诗题"哀"的本质——这不仅是官方悼文,更是饱含血泪的私人祭奠。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与血色意象的结合,塑造了一位在国家危亡时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而诗人"边写边哭"的创作状态,更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忠义之士的崇高与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