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小景,短短十个字却充满动态美感。
前句"晴进驻花侵路"中,"驻"字用得巧妙,把阳光拟人化——晴朗的阳光像停下脚步的旅人,静静照耀着路上蔓延的野花。"侵"字则写出花草的勃勃生机,它们不是规规矩矩生长,而是调皮地"侵占"了行人走的小路。
后句"春陂水上桥"像镜头切换,转到水边场景。春水涨满池塘(陂),水面几乎要漫过小桥。这里"上"字用得鲜活,让人仿佛看见波光粼粼的水面轻轻拍打桥墩的动态画面。
两幅画面通过共同的春日气息相连:阳光是暖融融的春阳,水是消融的春水,花草是新春萌发的野花。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些鲜活的自然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春天那种蓬勃生命力的惊喜。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两张春日照片,虽然简单,却饱含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宋光宗
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