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关陜中遇雨次早始达榆林行在所

鸡鸣别京邑,日落出关门。
山深路逾险,夜黑不待曛。
崖壁上崇崒,涧水中潺湲。
虚疑蜀川涌,实恐地轴翻。
崎岖历险崿,窈窕经屈盘。
微雨飘然至,风劲中夜寒。
仆夫倦前进,欲留山下眠。
徘徊望陵谷,万籁俱萧然。
岂不念夕息,銮辂驻我前。
疲马顾影嘶,月出高林端。
行行险阻尽,豁焉见平原。
旷荡纵游目,始觉天宇宽。
初日照大营,百里戈戟攒。
行营列侍从,喜遂瞻天颜。
祥飙捲旌旆,瑞雾霏林峦。
得趁属车尘,安知行路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夜间冒雨赶路的艰辛旅程,以及最终抵达目的地后的豁然开朗之感。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旅途的险阻与坚持后的喜悦。

开头四句点明出发时间和环境:天没亮就离开京城,日落时才出关门。山越来越深,路越来越险,夜色浓得连黄昏的微光都等不到。这里用"不待曛"(等不到黄昏)强调天色黑得特别快,烘托出赶路的紧迫感。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夜行遇雨的艰难:高耸的崖壁、奔流的山涧,让人怀疑是不是遇到了蜀地的激流,甚至担心大地都要翻转。道路崎岖蜿蜒,突然下起小雨,寒风刺骨。仆人累得想在山下过夜,诗人望着幽深的山谷,听着寂静中的风声,虽然也想休息,但想到皇帝的车驾就在前方等着,只能继续前进。这里用"疲马顾影嘶"这个细节,连马都累得对着自己的影子嘶鸣,生动表现出行路的疲惫。

最后八句写雨过天晴、抵达目的地的场景:走过险路后突然看见平原,视野开阔,天地都显得宽广。朝阳照在军营上,兵器闪闪发光。终于见到皇帝,旌旗在祥风中飘扬,山林笼罩着瑞雾。这时候才觉得,之前的艰难跋涉都是值得的。结尾"安知行路难"用反问语气,意思是经历了这样的艰难后,反而觉得不算什么了,体现出苦尽甘来的豁达。

全诗最精彩的是三个转折:从京城到险路的空间转换,从夜雨到朝阳的时间转换,以及从"行路难"到"安知行路难"的心理转换。诗人用行走的艰辛反衬到达的喜悦,用自然环境的险恶烘托人文气象的庄严,最后将生理上的疲惫升华为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非常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