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二

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败冢转悽悽。
夜深曾过昭陵下,风雨犹疑石马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荒凉的景象,以及诗人夜访古陵的感怀。下面来细细品味:

“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败冢转悽悽。”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一幅荒凉的景象。他说,山河的形势虽然壮观,但道路因为岁月的流逝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要让人迷失方向。周围是荒废的树林和破败的坟墓,这些景象让人感到非常凄凉。这里,“百二山河”指的是山河众多,但“路欲迷”表明道路不复清晰,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夜深曾过昭陵下,风雨犹疑石马嘶。”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深夜经过昭陵之下。昭陵是历史上某位帝王的陵墓,这里可能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昭陵。诗中说风雨中,仿佛还能听到石马的嘶鸣声。这里的“石马嘶”并非真的听到马嘶,而是描述了一种心理感受,可能是对历史的感慨,也可能是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和深夜经过古陵的场景,传达了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的感慨。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让人在阅读时不禁也会联想到自己所经历的时间流转和人事变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