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砚

远来柯岭外,近到玉堂间。
乍琢文犹涩,新磨墨尚悭。
不能濡大笔,何要别秋山(《文房四谱》三《砚谱》)。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石砚的“职场故事”,把一块石头从山野到书桌的变身过程写得特别生动。

前两句是石砚的“求职简历”:“我”从柯山(产砚台的名地)远道而来,现在混进了高档书房(玉堂)。这里用“远来”“近到”形成反差,像乡下小伙突然进了CBD写字楼,画面感很强。

中间两句吐槽“职场新人”的窘态:刚被雕琢时写字还卡墨(文犹涩),新磨的墨汁也抠抠搜搜(墨尚悭)。把新砚台比作笨手笨脚的新人,连“吐墨”都紧张得放不开,特别有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是自嘲式吐槽:既然我连大毛笔都浸不透(不能濡大笔),当初何必把我从秋山美景里挖出来呢?这里藏着文人小心思——表面抱怨砚台不好用,实际是夸自己这块砚台出身高贵(秋山暗示材质好),就像学霸说“我都没复习”其实是凡尔赛。

全诗妙在把死物写活,让砚台会“说话”。通过它的视角,我们能看到古代文人的真实工作场景:新砚台要磨合,好砚台要显摆,连写字工具都有性格。读完你会觉得,书桌上沉默的砚台原来这么有戏。

李琪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