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季山父山长月夜见怀二首 其一

衡门临清漪,盥沐便畸人。
况无势利牵,得与渔樵邻。
脩竹閟户牖,幽苔谢车轮。
故人不我过,忽复徂冬春。
风尘未宁肃,世德潜凤麟。
所忧吾道衰,益见白发新。
升堂俱拜母,寿酒得相因。
菽水可以养,且用奉晨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慨,语言朴素却充满深意。

开头四句写居住环境:简陋的柴门对着清澈溪水,洗漱打扮都方便,这里住着不合世俗的怪人(畸人指不合时宜的隐士)。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和打渔砍柴的百姓做邻居。通过"清漪""渔樵"等意象,勾勒出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中间六句转入内心独白:修长的竹子掩着门窗,青苔长满无人造访的车道。老朋友很久不来,转眼冬去春来。社会动荡不安,有德之人像凤凰麒麟般隐藏起来。诗人最担心的是正道衰微,而自己白发渐生却无能为力。这里"风尘"暗指战乱,"凤麟"比喻贤者,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最后四句突然温馨:回忆和朋友一起拜见母亲,共饮祝寿酒的场景。虽然生活清贫(菽水指豆和水,形容贫寒),但能早晚侍奉母亲就满足了。这个转折展现了乱世中亲情的珍贵,也暗示诗人选择隐居是为了守护更重要的东西。

全诗像一幅水墨画,用"衡门""修竹""幽苔"等淡雅意象,画出隐士的清贫生活;又像一段内心独白,将对世道的忧虑、对理想的坚持、对亲情的珍重娓娓道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穷且益坚"的精神——即使世道艰难,也要守住内心的纯净与孝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