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军营点名的场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寂寥。
前两句"天上斜河星灭明,人间宫漏隔重城"用天象和更漏声营造出深夜氛围:银河斜挂,星光忽明忽暗,远处宫城的更漏声隔着重重城墙隐约传来。这里用"隔重城"暗示军营与繁华宫城的距离,暗含将士们远离安逸生活的处境。
后两句聚焦到一个具体场景:老兵几次被人搀扶着勉强站立,在寒灯下等待点名。一个"搀"字生动刻画出老兵体力不支的状态,"寒灯"则烘托出秋夜的萧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老兵的形象和"几度"这个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军旅生涯的漫长与不易。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拉远景展现星空下的军营,再推近到点名现场,最后定格在老兵的剪影上。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对普通士兵的深切同情,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个秋夜的寒意和军人的坚韧。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