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乱世中坚守清贫、独善其身的隐士形象。
首联"戎马偏南国,荆扉独隐沦"说战乱蔓延到南方,而主人公却独自隐居在简陋的柴门内。这里用"戎马"代指战争,"荆扉"指代贫寒的居所,形成强烈对比。
颔联"琴书娱白发,板荡失青春"写隐士的日常生活:弹琴读书陪伴着白发苍苍的晚年,而动荡的时局让他虚度了青春年华。"板荡"指社会动荡,暗示主人公因时局混乱而无法施展抱负。
颈联"世事袁闳老,生涯阮籍贫"用两个典故:袁闳是东汉隐士,阮籍是魏晋名士,都以清贫著称。这里说主人公像他们一样,年老仍关心世事却无能为力,生活清贫困顿。
尾联"向来高蹈志,寂绝更谁邻"总结全诗:主人公一直怀有超脱世俗的高洁志向,但在这样寂寥的处境中,又有谁能理解他呢?"高蹈"指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战乱与隐居、理想与现实的多重对比,塑造了一位在动荡时代保持操守的隐士形象。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表达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容易引起读者对人生抉择的思考。
万斯备
浙江鄞县人,字允诚。万泰子。善隶、草书,精篆刻,工诗。有《深省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