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译文及注释

离心杳(yǎo)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杳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迟迟:迟缓。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注释
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
杳(yǎo)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
迟迟:迟缓。
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创作背景

诗人寇准任北宋宰相时,曾促使宋真宗督战澶州,订立了澶渊之盟。后被王钦若等人排挤而罢相,这首诗便是作者在离任后触景生情所作。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傍晚美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色来写,一方面写出了夏日的风景,另一方面侧面反衬诗人被贬后清闲生活,表达了诗人遭谗罢相后悒郁不平的心情。全诗清雅自然。

全诗的典型环境是初夏傍晚时分的深院。初夏为麦熟的时候,秋天为谷物收成的季节,因以“秋”为谷物成熟和收成,《书·盘庚》上篇云:“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麦秋”正为麦子成熟的初夏(农历四月)。此时此刻,轻寒微雨,燕子归巢,喃喃之声,闻于深院长廊。鸟鸣热闹,人间无语,只见杨柳低垂,不由得勾起诗人缕缕思绪。诗人寇凖诗学王维,韦应物,藻思宏逸,所成篇咏,“众口传写”,王维之诗,备陈穑事,追拟《诗经·豳风》,是为农家诗。诗人学王维,故有“麦秋”之说。学韦苏州,故多写田园风物,语言简淡。诗人《春日登楼怀旧》里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只是把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扩大为一联,而这首“离心杳杳”,似“久归不去”之作,“深院无人柳自垂”一语,也有点化“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迹。

“离心杳杳思迟迟”一句,涉及全诗视角,恋家眷乡,韵语“麦秋”,诗人与农事力穑息息相通。“深院无人”,是诗人视线所及,全诗的笔触是由近及远的。既无心离去,月前思绪徐徐扑上心头,便有下文韵致。故“思迟迟”一语,实为全诗的主题语,然后推演开去,移动视点,先写深院,后写长廊,最后写广漠和“麦秋”季节,由近及远,一一分咏,韵致亦徐徐泄出。全诗构思自然平实,由诗人“离心”、思绪一直写到广袤无垠和时令,堪称宏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静谧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微妙的季节感。

第一句"离心杳杳思迟迟"说的是诗人内心感到孤独,思绪飘得很远,想得很慢。就像我们有时候发呆,思绪漫无边际的感觉。

第二句"深院无人柳自垂"描写了一个深深的院子里没有人,只有柳树静静地垂着枝条。这里用无人和柳树形成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

第三句"日暮长廊闻燕语"写的是傍晚时分,在长廊里听到燕子的叫声。这个细节让安静的画面突然有了声音,显得更加生动。

最后一句"轻寒微雨麦秋时"点明了这是初夏麦收时节,带着微微的寒意和细雨。这里的"轻寒"和"微雨"用得特别巧妙,让人感受到夏天特有的那种凉爽时刻。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通过"无人院"、"垂柳"、"燕语"、"微雨"这些细节,把夏日傍晚那种安静、略带忧郁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寂寞,但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淡淡的愁绪。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