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放榜①
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
命乡随计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衡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伫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⑴。
命乡随计来多士,较艺抡材有泽宫。
簪绂近臣当显任,丝纶深旨论丹衷。
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尔徇公。
名实岂惟衡鉴内,贤能皆萃网罗中。
伫观翘楚登时用,布政分忧协庶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真宗赵恒为科举考试放榜而作,主题是选拔人才、振兴文教。全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头四句说国家繁荣需要广纳贤才,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四海为家"指天下统一,"振儒风"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考试就像在皇宫里精心挑选好材料,各地学子都来参与竞争。
中间四句写君臣各司其职。大臣们要尽职尽责("尔徇公"),皇帝自己也日夜操劳("旰宵汲汲"),君臣齐心为国家选拔人才。这里"丝纶"指皇帝诏书,"丹衷"是赤诚之心,强调君臣都要真诚为国。
最后四句表达对人才的期待。选拔不仅要看名声("名实"),更要看真才实学,希望优秀人才("翘楚")能被任用,将来辅佐朝政、造福百姓。"衡鉴"指公正评判,"网罗"比喻广泛搜罗人才。
全诗亮点在于:
1. 展现明君形象:皇帝亲自关心考试,强调公平选拔
2. 用人理念先进:既重名声更重实干,要网罗各类人才
3. 语言大气庄重:用"泽宫""簪绂"等词营造皇家气象
4. 结构层层递进:从选拔说到任用,最后落到治国安民
这首诗把枯燥的科举放榜写得很有气势,既展现皇帝求贤若渴,又给考生们描绘了"学而优则仕"的美好前景,是古代"高考"主题诗中的佳作。
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