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中秋日,周桐实自浙西归,得周莲伯字

乱霞晴隔浦,正横笛、暮江楼。
看沙际潮回,城阴树暝,帆势遥收。
湾头。
数枝瘦柳,尚依稀、认得去时舟。
雁外心传锦字,鸥边梦阁离愁。
凝眸。
桂影碧空浮。
谁共举琼瓯。
问西湖今夜,几分明月,可似扬州。
重游。
待拌醉倒,怕石桥、枫冷又深秋。
折得芦花懒寄,絮云吹满芳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时节,朋友从浙西归来,触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深沉的离愁。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秋景,同时将情感自然融入景物之中,读来既清新又感伤。

上片开头用"乱霞晴隔浦"描绘傍晚的绚丽晚霞,江边小楼传来笛声,为全词定下略带忧伤的基调。接着写潮水退去、城边树影渐暗、船帆远去的景象,这些都在烘托离别氛围。"数枝瘦柳"两句尤为动人,说岸边几株瘦柳还依稀记得朋友离去时的船只,用柳树拟人化的记忆,巧妙表达自己对离别的深刻印象。

下片转入对月抒怀。"桂影碧空浮"写明月当空,却无人共饮,孤独感油然而生。随后用"问西湖今夜"三句,将杭州西湖与扬州明月对比,表达对友人的牵挂。"重游"以下几句写想再醉游故地,又怕枫叶凋零、秋意已深,这种矛盾心理更显惆怅。最后"折得芦花懒寄"两句最为精妙,说折了芦花也懒得寄给远方的人,只能任风吹散在芳草地,把那种欲说还休、无可奈何的思念表现得含蓄而深刻。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写重逢,却处处流露别情;看似在描摹秋景,实则句句都是心事。作者用"瘦柳记得去时舟"、"芦花懒寄"这样新颖的比喻,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可见可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久别重逢后反而更深的思念。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