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答友人

曾见深林万木摧,栋材先砍总堪哀。
非求世俗能容我,但冀天公不妒才。
览史每挥千滴泪,著书犹悸一坑灰。
残躯尚有头颅在,垂老难停浊酒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和坚持。诗中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的不屈态度。

首句“曾见深林万木摧”,引出了一种自然界的景象,暗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接下来,“栋材先砍总堪哀”,通过比喻,说明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先遭受到打击,这一句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人才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同情。

第三句“非求世俗能容我”,说明作者无意去迎合世俗,也不在意别人能否接受自己。这里反映了作者的独立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个性。

第四句“但冀天公不妒才”表达了作者希望上天能够公正对待才华横溢的人,希望命运能够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

第五句“览史每挥千滴泪”,说明作者常常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为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感到痛心疾首。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反思。

第六句“著书犹悸一坑灰”,暗示了作者虽然努力著书立说,但内心仍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抹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品能否流传的担忧。

最后两句“残躯尚有头颅在,垂老难停浊酒杯”,说明即使身体已衰弱,作者仍然坚持着,酒依然是生命的伴侣,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乐观面对人生的姿态。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对才华不被承认的无奈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