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横跨北河的雄伟长桥,以及桥上桥下的生动景象。诗人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桥梁的实用价值和历史意义:
1. 桥梁的实用功能
开篇用"长虹"比喻桥梁的壮美姿态,突出它连接两岸、方便人们渡河的作用。"帆从宝相丛中度"写船只从桥下穿行,"人向金鳌顶上过"写行人在桥上行走,一上一下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桥的繁忙景象。
2. 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人提到如今桥上少有达官显贵题字("高车题了少"),转而追忆当年建桥时动用大量石材的艰辛("驱石叙功多"),形成古今对比,暗示随着时间流逝,当初建桥的盛况已逐渐被人淡忘。
3. 以景抒情的结尾
最后用"凤凰已去"的典故(暗指这座"凤林桥"得名的由来),表达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怅惘。但江鸥鸣叫回应船歌的景象,又为画面增添了生机,说明虽然历史变迁,但自然景物依然充满活力。
全诗通过描写桥梁的实用价值、历史渊源和周边景物,表达了对人工伟迹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淡淡感伤。诗人用"长虹""金鳌"等比喻让桥梁形象更生动,最后用江鸥的鸣叫与船歌相和,给怀古诗增添了一丝轻快的韵律。
高仁邱
高仁邱,安福(今属江西)人。理宗时以能诗称,尝采《康衢谣》以下至唐末诗七十卷,名《吹万集》(《江西诗徵》卷二○),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