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祭祀活动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期盼和等待的焦灼心情。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祭祀现场:堂上有人高声歌唱,堂下有人反复舞蹈。这里通过"登歌""屡舞"的细节,让人仿佛看到一场仪式感十足的祭祀活动正在举行。
中间部分详细列举了供奉给神灵的祭品:清澈的美酒、溪边采摘的野菜、筐里装的莼菜和鲫鱼,还有肥嫩的小羊羔。这些"溪毛陆离"的祭品既丰富又讲究,显示出祭祀者的诚意。
最后两句情绪突然转折:准备了这么多好东西,神灵却迟迟不来,让等待的人心里十分煎熬。这种从热闹到失落的转变,突出了人们对神灵降临的强烈渴望。
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先渲染热闹气氛,再通过祭品的丰富衬托出等待的焦急,最后点明主题。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让最后两句的"心苦"显得格外动人,展现了古人祭祀时既虔诚又忐忑的真实心理。
龚颐正
宋处州遂昌人,字养正。本名敦颐。光宗受禅,改今名。龚原曾孙。宁宗嘉泰元年赐进士出身。历实录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迁秘书丞卒。博通史学。有《芥隐笔记》、《续释常谈》、《中兴忠义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