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州司马招游蟠龙洞

众峰环一峰,地轴高屹𡿖。
古洞豁云根,深邃凹无凸。
洞门荫老松,惜哉一已缺。
拈花微笑人,妙相左右列。
正中钟乳悬,有若广长舌。
神仙龛尚存,于兹传丹诀。
少进径盘纡,前途黑于铁。
旷如复奥如,何年鬼工设。
我相与人相,浑不辨一切。
投炬照光明,多取防扑灭。
著脚滑滑泥,彳亍行不辍。
石骨冰人寒,顿消五情热。
终古閟日光,两柱相蟠结。
众濑束盈坎,神瀵喷如雪。
渟作万丈湫,蛟龙以为穴。
祷雨雨即施,吾闻诸乡耋。
逦迤出幽崖,碑苔频剔抉。
司马诗法严,赋景叹超绝。
一一鹤声飞,句好我未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探访蟠龙洞的奇幻之旅,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带读者身临其境。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洞外奇观(开头到"于兹传丹诀")
诗人先描写洞口环境:群山环绕中,一个高耸的山峰像天地支柱般矗立。古老的洞口被老松树荫蔽(可惜有棵松树已经枯死),洞口布满云雾。最神奇的是洞内景象——钟乳石像佛祖的舌头般垂挂,两侧石壁的纹路仿佛"拈花微笑"的佛像,还有古人炼丹留下的神龛遗迹。这些描写把自然景观和宗教传说巧妙融合。

2. 探洞历险("少进径盘纡"到"蛟龙以为穴")
接着诗人带我们体验探险过程:曲折的小径越来越黑,像被泼了墨;洞内忽而开阔忽而狭窄,仿佛有鬼神雕琢。举着火把前行时(要准备多个火把防熄灭),脚下是湿滑的泥地,冰冷的石壁让人暑气全消。最震撼的是发现地下河——水流在石柱间奔腾,像白雪喷涌,最终汇成深潭,传说这里住着行云布雨的蛟龙。

3. 出洞感怀(最后八句)
离开洞穴后,诗人清理着碑文上的苔藓,赞叹同行的顾州司马写的诗精妙绝伦(像仙鹤清鸣般动人),谦虚地说自己写不出这么好的句子。这里透露出文人雅士游览山水时吟诗作赋的雅趣。

全诗的魅力在于:
- 像导游一样带我们"云游"神秘洞穴,从外到内层层揭开景观
- 把静态的石头写出动态生命(钟乳石像舌头、石纹像佛像)
- 探险细节真实有趣(防灭火把、滑泥地)让人感同身受
- 最后用"蛟龙布雨"的传说和文人评诗的闲雅收尾,增添文化韵味

这种将自然奇观、探险体验和人文情怀结合的写法,就像现在用短视频记录旅行见闻,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文化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