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除夕 其六
薄海苦多事,连年勤师征。
渔阳国根本,贱骑犹纵横。
杀气连晋齐,重阴薄日精。
江淮迫岁暮,萧条无人行。
君王正宵旰,我忧耿难平。
流民鲜伏腊,何以纾皇情。
日夕望星次,行当扫欃枪。
旭旦启阊阖,万户皆春声。
渔阳国根本,贱骑犹纵横。
杀气连晋齐,重阴薄日精。
江淮迫岁暮,萧条无人行。
君王正宵旰,我忧耿难平。
流民鲜伏腊,何以纾皇情。
日夕望星次,行当扫欃枪。
旭旦启阊阖,万户皆春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百姓的苦难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直接点明国家连年征战、动荡不安的现状。"渔阳"(北方边境)这样的战略要地都被敌军肆意践踏,战火从山西山东蔓延到江淮地区。诗人用"杀气""重阴"等词渲染出压抑的战争氛围,江淮地区年末本该热闹,却因战乱变得萧条冷清。
中间部分写出统治者和百姓的鲜明对比。君王在深宫操劳("宵旰"指天不亮就起床工作),而诗人自己则为国事忧心忡忡。流离失所的百姓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伏腊"指冬夏两季的祭祀活动,代指基本生活),这让皇帝也很焦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他日夜观察星象变化("星次"指星辰运行),相信动乱终将平息("欃枪"是彗星,古人认为象征战乱)。结尾用"旭旦""春声"的明媚意象,寄托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当黎明开启天门,千家万户都将重现欢声笑语。
全诗通过战乱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真挚的家国情怀,既有对苦难的写实描绘,又饱含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