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舟中夜雨

万顷烟波一叶舟,已将心事付溟鸥。
蓬笼夜半萧萧雨,探借幽人八月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雨江舟的静谧画面,传递出诗人超脱世俗、与自然共鸣的心境。

前两句"万顷烟波一叶舟,已将心事付溟鸥":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独自漂浮。诗人把心中的烦恼都托付给了海鸥,暗示自己已经放下世俗牵挂,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用"万顷"和"一叶"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壮阔,又突出了人的渺小。

后两句"蓬笼夜半萧萧雨,探借幽人八月秋":半夜时分,雨点敲打船篷发出沙沙声响。这秋夜的雨声,仿佛在向隐居的诗人传递着八月的秋意。"探借"二字用得巧妙,把秋雨拟人化,好像是大自然特意来与诗人分享秋天的讯息。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小舟"、"海鸥"、"夜雨"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的意境
2. "已将心事付溟鸥"表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3. 最后两句把普通的夜雨写得富有灵性,展现诗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
4. 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宁静致远的闲适心境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出淡泊宁静的心境,这正是中国传统诗歌"含蓄蕴藉"的典型表现。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