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吊汉昭烈

汤桓学伊管,此风邈云汉。师道懈不立,治法日涣散。

堂堂汉昭烈,受教抑气岸。能求诸葛公,由师卢子干。

少若懵大儒,老靡股肱赞。帝王重典学,伊傅理一贯。

光武游学时,经术亦潜玩。孙曹彼何师,颐指气慆慢。

宜以僣窃终,《春秋》书贼乱。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刘备(汉昭烈帝)和对手孙权、曹操的教育背景,探讨了"尊师重道"对治国的重要性。

前四句说现在社会风气变了,人们不重视师道,导致国家法度涣散。这里用"伊管"(伊尹、管仲两位名相)作对比,感叹好传统消失了。

中间八句集中夸刘备: 1. 他身为帝王却肯低头拜师(卢植、诸葛亮) 2. 年轻时就跟大儒学习,所以老年能得到诸葛亮这样的贤臣辅佐 3. 像光武帝刘秀一样重视学习经书治国之道

后四句批评曹操、孙权: 1. 他们不尊师重道,傲慢自大("颐指气慆慢"指用下巴指挥人,态度轻浮) 2. 所以注定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会被《春秋》这样的史书记载为反贼

全诗核心观点:真正的好皇帝必须重视教育、尊敬老师。刘备的成功在于他持续学习,而曹操孙权的失败根源在于傲慢不学。作者借此批评当时社会不重视教育的风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