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答絜生,再用白石陨,兼呈味辛醇士寥音诸公。时丙申夏五

邀雨阑孤,逐凉灯瘦,起眠老渐无程。
又芭蕉绿了,只短发难青。
算辛苦、儒冠误我,壮心非昔,羞更论兵。
向瀛壖栖息,伶俜犹寄仙城。
强怀自遣,镇繁花、开谢堪惊。
惯借梦填词,将愁过酒,偷换春情。
故国暮云凄断,骚兰怨、悄入蝉声。
对天涯相识,樽前重念平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文人在夏日雨夜的孤独感慨,读起来像一封写给老朋友的心里话。

上片开头用"雨打栏杆、孤灯消瘦"的画面,生动表现了失眠的夜晚。作者自嘲头发都白了,芭蕉叶却年年返绿,暗示岁月流逝的无奈。"儒冠误我"是读书人的经典牢骚,觉得自己被功名耽误,如今连谈论国家大事的勇气都没了。最后两句说自己像飘零的鸟儿暂居扬州(仙城),透着寄人篱下的心酸。

下片写自我排解的方式:看花开花落心惊,靠写词喝酒打发时光。"借梦填词"这个说法特别妙,把文艺创作比作用梦境来填补现实空缺。蝉声里夹杂着对故乡的思念(暮云),还有文人骨子里的清高(骚兰怨)。结尾最动人:虽然漂泊天涯,但想到还有你们这些知己,酒桌上还能聊聊人生,总算有些慰藉。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中年疲惫感"的真实呈现——事业无成的失落、岁月催老的焦虑,但又在诗词和美酒中找到出口,尤其珍贵的是那份对友情的珍视。作者把夏天常见的芭蕉、蝉鸣都写进了愁绪里,让普通的景物承载深沉的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