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节推弘望北上

场屋当年识俊才,吾邦司理固宜哉。庭封尺牍民应朴,器别盘根刃自恢。

芝诰一函来阙下,蒲帆千尺倚江隈。从来台谏须时彦,况值敷言路正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一位名叫高弘望的官员北上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前两句回忆当年在科举考场就看出对方是个人才,如今在本地区担任司法官员(司理)非常合适。这里用"俊才"突出对方能力出众,"固宜"强调这个职位非他莫属。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友人的为政风格:处理公文时能让百姓保持淳朴本性(说明施政宽厚),像利刃劈柴般轻松解决复杂案件(比喻断案高明)。现在接到朝廷调令(芝诰指诏书),即将乘船(蒲帆指船帆)前往京城任职。

最后两句是期许:朝廷的监察职位(台谏)向来需要优秀人才,更何况现在正是广开言路的时候。言外之意是相信友人一定能大展宏图。

全诗通过考场初识、地方政绩、奉调入京三个时间节点,展现了一位能吏的成长轨迹。用"劈柴利刃"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干练。最后落在"广开言路"的时代背景上,使私人赠别诗有了更宏大的时代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