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诗社诸君复相属和,又不免步韵献

秋风鹤发双龟手。不如意事十常九。蓬*映闲阶,嗟丛菊汝奚为秀。衡门掩,问字无人载酒。永惟道德初心负。向上将求古人友。三叹抱遗编,蔼余馥残膏谁嗅。趣时样,竟*羔裘豹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面对秋风鹤发、孤独生活的感慨,以及对道德信念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

1. 开头描绘秋景和人物形象:“秋风鹤发双龟手”,这里用“鹤发”和“龟手”来形容一位老人,鹤发代表白发如鹤,龟手代表手指皮肤细嫩似龟壳。这种形象传递了老人的年迈和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诗人在描述时用“秋风”衬托出萧瑟的秋天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2. 表达不满与无奈之情:“不如意事十常九”,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十有八九。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接下来“蓬*映闲阶,嗟丛菊汝奚为秀”,这几句描述了诗人看到蓬草在台阶上生长,菊花也显得没什么特别的秀美。这其实是诗人以景托情,感叹自己的生活状态就像蓬草一样被忽略,没有特别的光芒。

3. 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衡门掩,问字无人载酒”,衡门指的是简陋的门,这里暗示家境贫寒。诗人表达了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门前的门紧闭着,没人来拜访,即便有人来了也没有美酒招待,透露出一种被社会遗忘的孤独感。

4. 表达对道德的坚持与失落:“永惟道德初心负”,诗人反思自己,感叹自己在道德上可能负了初心,内心感到不安。接着“向上将求古人友”,诗人希望能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像古人那样交友。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虽然感到孤独,但仍坚持道德原则,并不与世推移。

5. 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三叹抱遗编,蔼余馥残膏谁嗅”,诗人反复感叹,怀抱古代经典书籍,但这些书中的智慧如芳香却很少有人能欣赏。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认为现代人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欣赏古代的智慧。

6. 结尾表达对世俗的批判:“趣时样,竟*羔裘豹袖”,这里的“羔裘豹袖”指的是当时流行的服饰,诗人批判这种追求时尚的风气,认为这是一种虚荣的表现。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尚的不满和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层次的思考,传递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个人的道德坚守,展现了他孤独而坚定的精神面貌。

段成己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