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灵隐寺寻韬光院歌

竹枝节节分泉脉,一树红梅沉涧色。
山空木落窥湖烟,壁冷松高磬声直(直,道光本作“寂”。)。
拾得仙翁白鹤翎,吹笙拟和琴心经。
掀髯向天作呼吸,江潮涌月淩青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充满仙气和自然之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景物:前四句用竹子、红梅、落叶、湖烟、松树等意象,勾勒出灵隐寺周边清冷空灵的环境。"竹枝节节分泉脉"写竹子像水管一样引导着山泉,"红梅沉涧色"则用一抹亮色点缀幽深的山谷。

2. 声音描写:通过"磬声直"(或"寂")的对比,既写出寺庙钟声的穿透力,又暗示山中的静谧。后文吹笙、琴心的想象,更增添了音乐般的韵律感。

3. 仙气飘飘:后四句突然转入奇幻场景,诗人捡到仙鹤羽毛,想象自己吹笙奏乐、仰天呼吸,仿佛要与天地对话。最后"江潮涌月"的壮阔画面,把整首诗推向高潮。

全诗最妙的是把实景和想象完美融合:前半段是眼睛看到的真实山景,后半段是内心生发的神仙幻想。通过"掀髯呼吸"这个生动细节,诗人把自己也变成了画中人,让读者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