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细雨催花,嫩寒锁梦,醒来还带馀酲。
倦试单衣,那堪又近清明。
云屏寂寞秋千冷,早啼残、窗外流莺。
怕梁间,燕子归来,蹴损红英。
愔愔天气昏昏过,正枌榆社散,烽火心惊。
赋到江南,谁怜萧瑟兰成。
柳绵不管华生换,尚依然、扑向帘旌。
更消魂,画遍阑干,添倍凄清。
倦试单衣,那堪又近清明。
云屏寂寞秋千冷,早啼残、窗外流莺。
怕梁间,燕子归来,蹴损红英。
愔愔天气昏昏过,正枌榆社散,烽火心惊。
赋到江南,谁怜萧瑟兰成。
柳绵不管华生换,尚依然、扑向帘旌。
更消魂,画遍阑干,添倍凄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末夏初的雨天,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上片写景: 开头用"细雨催花"点明季节——春雨绵绵中花朵加速凋零。"嫩寒锁梦"写微冷的天气让人睡不安稳,醒来还带着宿醉般的困倦。穿着单衣已觉凉意,偏偏又快到清明时节,更添愁绪。屏风后的秋千无人玩耍,窗外黄莺的啼叫渐渐停歇,这些细节都暗示着孤独。最怕屋檐下的燕子归来时,会踩落残存的花瓣——连这点春色都要被夺走。
下片抒情: "愔愔"形容天气阴沉,日子就这样昏昏沉沉地过去。看到乡村社日散场,联想到战火("烽火心惊"),突然转入家国忧思。庾信(兰成)写《哀江南赋》时的萧瑟心境,如今又有谁能体会?柳絮不管人世变迁,依然年复一年扑向窗帘,这种无情的自然现象反衬出人的脆弱。最后用"画遍阑干"这个动作,表现百无聊赖中数着栏杆排解愁绪,却让凄凉感倍增。
全词妙处在于: 1. 用"细雨""秋千""燕子"等寻常春景,组合出寂寞氛围 2. "蹴损红英"这样精巧的想象,把惜春情绪具象化 3. 从个人闲愁突然转到"烽火心惊",拓展了情感深度 4. 结尾用数栏杆的细节,让无形的哀愁变得可视
就像用镜头慢慢推进:先拍雨打花瓣的特写,拉远到空荡庭院,再切换到战火映红的天空,最后定格在一个人数栏杆的孤独身影。通篇未说"愁"字,却每个画面都透着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