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可庵老人写竹
国初写竹王舍人,笔端生动妙入神。
风流太常继其后,片纸一出人争取。
可庵老人得此传,声价在人尤赫然。
江南贤豪动百数,家家屏障生风烟。
前年寄我雪竹图,天地惨淡云模糊。
大枝横斜小枝亚,金鞭击折青珊瑚。
今年写竹吴江见,写出千人万人羡。
鸾凤盘空云日翻,蛟龙出海风雷变。
鹧鸪无声锦瑟稀,湘娥披云未遮面。
老人老人勿自珍,笔力转多方绝伦。
高山流水志有在,莫谓识面无其人。
风流太常继其后,片纸一出人争取。
可庵老人得此传,声价在人尤赫然。
江南贤豪动百数,家家屏障生风烟。
前年寄我雪竹图,天地惨淡云模糊。
大枝横斜小枝亚,金鞭击折青珊瑚。
今年写竹吴江见,写出千人万人羡。
鸾凤盘空云日翻,蛟龙出海风雷变。
鹧鸪无声锦瑟稀,湘娥披云未遮面。
老人老人勿自珍,笔力转多方绝伦。
高山流水志有在,莫谓识面无其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可庵老人画竹的高超技艺,展现了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传承有序的竹画艺术 开篇用"国初写竹王舍人"引出画竹艺术的传承脉络:从明朝初年的王绂(舍人),到太常寺官员夏昶,再到可庵老人,三代画竹名家一脉相承。就像现在某个非遗手艺的代代相传,可庵老人得到真传后,作品在江南文人圈引发收藏热潮("家家屏障生风烟"),堪比现代艺术家的限量版作品被争相收藏。
二、动态传神的笔墨技法 诗人用两组对比展现老人的画技: 1. 雪竹图:用"金鞭击折青珊瑚"的比喻,表现雪压竹枝的坚韧感,画面带着风雪天的肃杀气氛 2. 吴江新作:则充满生命力,用"鸾凤盘空""蛟龙出海"的奇幻想象,展现竹子如飞鸟游龙般的动态美。特别是"湘娥披云"的典故(湘妃竹的传说),给画面蒙上神话色彩。
三、艺术价值的升华 结尾的劝勉别有深意:诗人说"高山流水志有在",既是鼓励老人继续创作,也暗指真正的艺术知音终会出现。就像现在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优秀的艺术作品终会被懂行的人赏识。全诗通过具体画作的描述,把静态的竹画写出了音乐般的韵律感和戏剧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