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梅臞雪篱图

夜凉北风三尺雪,悬崖冻崩树冻折。
此时梅花独清绝,箕山高风首阳节。
何人花下骑蹇驴,风雪堕面冰吟须。
唐巾飘萧纻袍窄,识者指以为梅臞。
屋山棱棱出林罅,双鹤忍寒追不下。
欲寻门巷访梅仙,人言此是苔矶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冬雪景中的梅花图,充满了孤傲清冷的意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渲染:开篇用"三尺雪""冻崩的悬崖"等夸张描写,突出严寒的压迫感。这种极端环境反而衬托出梅花"独清绝"的品格,就像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首阳山典故)坚守气节。

2. 人物刻画:中间出现一个骑着瘦驴的老者形象。他唐巾飘飞、衣衫单薄,在风雪中艰难前行。这个被称作"梅臞"(梅花般清瘦)的老人,其实就是画家本人的精神写照——用瘦硬的身躯对抗严寒,如同梅花般坚韧。

3. 艺术升华:结尾处双鹤难飞、屋山陡峭的描写,暗示追寻梅花精神的不易。最后点明这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画家苔矶创作的雪梅图,将现实与艺术完美融合。

全诗通过"冻崩的悬崖"与"清绝的梅花"、"刺骨风雪"与"单薄老者"的强烈对比,歌颂了梅花(及像梅花一样的人)在逆境中保持风骨的精神。画家用笔墨凝固了这种精神,使观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超越严寒的生命力。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