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二首① 其二
可怜汉烬不重炎,寰宇腥风忽被渐。
沧海亢龙犹驻跸,荒崖落月更垂帘。
虎头将士时存几,牛角山河日入尖。
龙驭中原知不返,旄头当宁倩谁歼。
群雄捧日功何补,竟岁奔波突不黔。
生死到头宁有别,熊鱼自古不能兼。
仓皇战守终成拙,瞬息存亡岂假占。
战败孤兵探虎穴,朝来只手挽龙髯。
燕山囚虏生宁诎,柴市从容死不嫌。
楚玉几人还免玷,胡尘到此不教沾。
此心白日应同照,大节秋霜未比严。
砥柱要将东逝激,还丹端为积屙砭。
无才似贾吾还吊,有笔如杠史发潜。
香火大忠祠近设,慈元全节庙宜添。
大明一出群迷启,乔岳重开百代瞻。
长句敢因孤愤泄,瓣香聊为数公拈。
沧海亢龙犹驻跸,荒崖落月更垂帘。
虎头将士时存几,牛角山河日入尖。
龙驭中原知不返,旄头当宁倩谁歼。
群雄捧日功何补,竟岁奔波突不黔。
生死到头宁有别,熊鱼自古不能兼。
仓皇战守终成拙,瞬息存亡岂假占。
战败孤兵探虎穴,朝来只手挽龙髯。
燕山囚虏生宁诎,柴市从容死不嫌。
楚玉几人还免玷,胡尘到此不教沾。
此心白日应同照,大节秋霜未比严。
砥柱要将东逝激,还丹端为积屙砭。
无才似贾吾还吊,有笔如杠史发潜。
香火大忠祠近设,慈元全节庙宜添。
大明一出群迷启,乔岳重开百代瞻。
长句敢因孤愤泄,瓣香聊为数公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悲愤之作,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国家覆灭的痛心和对忠臣义士的敬仰。
核心思想: 1. 亡国之痛:开篇用"汉烬不重炎"比喻南宋灭亡后无法复兴,像熄灭的火焰无法重燃。"寰宇腥风"描绘元朝统治下的血腥氛围,表达对异族统治的憎恶。
2. 忠臣气节: - 用"亢龙驻跸"(皇帝流亡)、"落月垂帘"(王朝落幕)暗指南宋末代君臣的绝境。 - 特别歌颂文天祥("柴市从容死"指其就义)等宁死不屈的忠臣,将他们比作"秋霜"般高洁。
3. 历史反思: - "群雄捧日功何补"批评当时抗元力量分散未能挽救危局。 - "仓皇战守终成拙"指出战略失误导致速败。
4. 精神传承: - 结尾提到建立祠堂祭祀忠臣("大忠祠"),强调正气长存。 - "大明一出群迷启"寄托对光复的希望,暗含对明朝建立的期待。
艺术特色: - 历史意象:大量使用典故如"牛角山河"(典出《庄子》,喻绝境)、"熊鱼不能兼"(比喻忠义与生存难两全),增强厚重感。 - 对比手法:用"燕山囚虏"(投降者)与"柴市从容"(就义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气节价值。 - 象征表达:以"砥柱激流"喻忠臣力挽狂澜,"秋霜"象征坚贞,形象生动。
全诗情感沉痛而激昂,既有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重视气节的精神传统。作者通过悼念南宋忠烈,实际上是在呼唤当代人坚守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