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上间日阴晴联句
阴晴淮海气何殊,一昔风光互惨舒。
大块养春裨造化,繁云间日蔽居诸。
暖回沙碛催来雁,寒彻冰池怯上鱼。
山色晦明如代谢,花枝凉曝似相于。
朝暾忽荡川原净,夕翳还笼井落疏。
快适得朋酾醁酒,困眠无兴读残书。
虹霞灼灼飞琳馆,烟霭濛濛袭隼旟。
定与物情均燥湿,殆非星好有盈虚。
连空雪意迷高柳,绕舍阳和坼嫩蔬。
林外昏鸦啼野尽,城头新月上帘初。
大块养春裨造化,繁云间日蔽居诸。
暖回沙碛催来雁,寒彻冰池怯上鱼。
山色晦明如代谢,花枝凉曝似相于。
朝暾忽荡川原净,夕翳还笼井落疏。
快适得朋酾醁酒,困眠无兴读残书。
虹霞灼灼飞琳馆,烟霭濛濛袭隼旟。
定与物情均燥湿,殆非星好有盈虚。
连空雪意迷高柳,绕舍阳和坼嫩蔬。
林外昏鸦啼野尽,城头新月上帘初。
现代解析
这首《滁上间日阴晴联句》描绘了春日阴晴不定的自然景象,以及人在这种变化中的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多变与生机。
1. 自然景象的对比:诗中“阴晴淮海气何殊”开篇就点出天气的变幻无常,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仿佛大自然在玩捉迷藏。接着用“大块养春裨造化”形容大地孕育春天,而“繁云间日蔽居诸”则写云层遮挡阳光,营造出忽明忽暗的氛围。
2. 动植物的反应:诗中提到“暖回沙碛催来雁”,写天气转暖,大雁北归;“寒彻冰池怯上鱼”又写寒意未消,鱼儿不敢游上水面。这种对比生动表现了春天冷暖交替的特点。
3. 色彩的明暗变化:诗中用“山色晦明如代谢”写山色忽明忽暗,像在交替更迭;“花枝凉曝似相于”则写花枝在凉意与阳光间摇摆,仿佛在互相依偎。这些比喻让自然景象显得更加鲜活。
4. 人的感受与活动:诗人写到“快适得朋酾醁酒”,天气好时与朋友饮酒作乐;“困眠无兴读残书”则写阴雨天懒洋洋地睡觉,连书都懒得读。这些细节展现了人在天气变化中的不同情绪。
5. 结尾的宁静:最后两句“林外昏鸦啼野尽,城头新月上帘初”描绘黄昏时乌鸦归巢,新月初升,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为全诗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多变、自然的生机以及人的闲适心情融为一体,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