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路兵马都钤辖刘公

将军死绥,古人所长。
有如刘公,与城俱亡。
兵拿常山,公以身当。
生竭其勇,力挫戎行。
天未悔祸,敌势益张。
公虽瞑目,万古传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简单有力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名叫刘公的将军壮烈殉国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英雄形象的塑造
诗人用"与城俱亡"四个字,瞬间勾勒出刘公像城墙一样巍然不动的形象。他像古代名将一样坚守"死绥"(战死沙场)的传统,但特别的是,诗人强调他不仅英勇战死,更是"生竭其勇"——活着时已经用尽全力奋勇杀敌,这种全方位的英勇更令人动容。

2. 战争画面的张力
诗中用"兵拿常山"(敌军进犯常山)和"力挫戎行"(奋力击退敌人)形成强烈对比,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现敌军压境的危机,再切换到刘公带兵抵抗的场景。虽然最终"天未悔祸"(上天没有改变战局),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更凸显英雄气概。

3. 超越生死的精神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虽然刘公闭上了眼睛,但他的精神会"万古传芳"。这里诗人用"瞑目"代替"死"字,既避免直白的血腥感,又让英雄形象保持庄严。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精神传承的力量才是诗人最想表达的。

全诗就像用文字雕刻的英雄纪念碑,没有复杂修辞,但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读者心上。特别是"与城俱亡"这个画面,把将军和城池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比直接说"壮烈牺牲"更有冲击力,让人瞬间理解什么是"人在城在,城破人亡"的军人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