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夜晚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竹叶鸣纱牖,虫声杂锦梭"用声音构建画面:竹叶沙沙轻响,像在纱窗上弹奏;虫鸣声和织布机的梭子声交织在一起。这里用"鸣"字让竹叶拟人化,而"杂"字则生动表现了夏夜多种声音的混响效果。
后两句"帘长镫燄小,山乱月明多"转向视觉描写:长长的门帘垂落,油灯的火苗微弱闪烁;月光洒在起伏的山峦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小"与"多"的对比,突出了月光在山间的流动感,一个"乱"字更是巧妙写出了山势的层叠之美。
全诗短短20个字,却调动了听觉、视觉两种感官,用日常生活中的竹叶声、虫鸣、织布声、灯光、月光等元素,营造出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平凡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那份闲适自得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