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征人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
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老兵的心酸命运。

前两句写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战士:他心志坚定、胆气豪迈,连冰冷的箭头都显得亲切("箭头亲"这个比喻很妙,把战士与武器的亲密关系写活了)。在边疆战场拼杀了整整十年,吃尽苦头。

后两句笔锋一转:如今他筋疲力尽倒在路边,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这时远处却张扬地飘起红色军旗("广张红旆"),仿佛在问:现在这些耀武扬威的,又是哪些新来的年轻人呢?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对比在于:前半段写战士的英勇,后半段写英雄暮年的凄凉。那个曾经"心坚胆壮"的人,最终被战争耗尽力气,而新的战旗仍在飘扬,暗示战争机器永远不缺新的牺牲品。最后一句的"是何人"三字尤其耐人寻味,既有对命运无常的质问,也暗含"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悲凉。

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战争,但通过一个老兵的生命轨迹,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本质——再英勇的战士,最终也不过是倒在路边的无名者。

高骈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