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月夜登楼、饮酒抒怀的场景,充满潇洒快意的江湖气。
上片写景:开篇"云间皓月"像电影特写,突然把镜头推向穿破云层的月亮,月光像银色瀑布倾泻在蜿蜒的淮河上。接着镜头切到"海岱楼"里,主人公衣袖带风站在栏杆边,仿佛要把整片楚地的风都揽入怀中。这里用"雄披"这个动作,把无形的风写得像斗篷一样有形。
下片转写人:夜深酒醉后,主人公摇着羽扇、戴着纶巾(文人标配),潇洒得就像画里走出来的美男子。最后两句最妙——望着长江淮水奔流远去,他突然抬头大笑,这笑声里既有对远方知己的思念("宗英"指赵伯山),更有酒醒后更狂放的豪情。
全词就像一组动态镜头:从云端月光→淮河波光→楼上人影→醉后狂态,最后定格在"醒更狂"这个反差瞬间。明明借酒消愁,酒醒后却更癫狂,这种"越清醒越疯狂"的设定,把文人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写得淋漓尽致。月光、江风、醉意都成了陪衬,真正耀眼的是那颗永不低头的狂士之心。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