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感谢朋友谢石林赠送湖石的回赠之作,用轻松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石头的独特魅力,同时暗含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两句“怪石曾听法,来从不二门”用拟人手法,说这块奇特的石头似乎听过佛法,是从佛门圣地而来,暗示石头有灵性。这里的“不二门”是佛教用语,比喻超脱世俗的境界,但作者没有深奥说教,只是借来突出石头的不凡来历。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石头的美:敲击时发出清脆乐声(“玲珑浮磬韵”),表面爬满斑驳苔藓(“斑驳古苔痕”)。后两句更用动态画面展现石头与环境的和谐——池边月光洒在石上,春日云影倒映水面,仿佛依偎着石头停驻。这些描写让静止的石头有了声音、色彩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微尔能辍赠,此意向谁论”是情感升华:除了你(谢石林)这样懂石的人,还有谁能理解我收到这份礼物时的感动呢?既夸赞朋友眼光独到,又含蓄表达知音难觅的感慨。
全诗妙在把一块普通石头写出禅意和生机,同时通过赠石小事,展现朋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读来既能感受到石头的雅趣,又能体会到友情的温暖。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