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诗意。
第一句"隔水山青欲染衣"用夸张的手法说对岸青山的颜色太浓了,浓得好像要把人的衣服都染绿了。这种写法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山色的青翠欲滴。
第二句"一檐云影树高低"写的是亭子屋檐下,云影和树木高低错落的景象。一个"檐"字点明了题目中的"亭",云和树的影子在亭前交织,画面宁静优美。
后两句突然出现了动态画面:白鸥好像嘲笑风尘仆仆的游人,飞过亭前又落到溪水中。这里用拟人手法,把白鸥写得很有灵性,它的自由自在与游人的疲惫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有青山、白云、绿树、白鸥,还有若隐若现的亭子。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想要摆脱尘世烦恼的心情。最妙的是最后白鸥的那个"笑",让整幅画面都活了起来,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