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一 吊赵登禹将军

芦沟桥下,听一声口号,冲锋前去。
卷地风沙刀过处,残敌头颅飞雨。
疆场空阔,仰天大笑,快意哉登禹。
男儿死耳,男儿死必如许。
一鼓再鼓而前,至于三四,壮气凌今古。
赢得创伤千百孔,为国开条血路。
所恨孤身,难兼忠孝,抱憾惟慈母。
将军往矣,问谁踏接君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热血沸腾的语言,歌颂了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的壮烈牺牲。全词就像一部快节奏的战争电影,充满画面感和力量感。

开篇直接把我们带到卢沟桥战场,"一声口号"像冲锋号般突然响起,将军带兵杀入敌阵。"刀过处,残敌头颅飞雨"用夸张的比喻,展现将军杀敌的勇猛,敌人的脑袋像雨点般落下。这种血腥画面反而突出了战士们的英勇。

中间部分用"仰天大笑"四个字,活画出将军豪迈的英雄形象。最震撼的是"男儿死耳,男儿死必如许"这两句,就像将军在说:男子汉要死就要这样壮烈!重复的句式像战鼓一样有力。

下半段写将军身中数弹仍坚持冲锋,"壮气凌今古"说明这种勇气超越时代。最感人的是对母亲的愧疚,铁血英雄也有柔软的一面,让形象更真实。结尾"问谁踏接君步"是词人对后人的期待,希望有人继承将军的精神。

全词用短促有力的句子,像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既有血腥厮杀,又有家国情怀,还有母子深情,塑造了一个立体饱满的民族英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必死仍向前"的决绝,这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