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寺夜景的奇妙画面,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像在看一部慢镜头电影。
第一句"琉璃地上绀宫前"就像电影开场镜头:月光把寺庙前的地面照得像琉璃一样闪闪发亮,深蓝色的宫殿静静矗立。这里用"琉璃"形容月光下的石板地,既写出了反光的质感,又带着佛寺特有的圣洁感。
第二句"发翠凝红已十年"把镜头拉近到一株石榴花:它在这里已经生长了十年,年年开出翠叶红花。诗人用"发翠凝红"四个字就勾勒出石榴花鲜明的色彩对比,而"十年"则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后两句转入夜晚的魔幻时刻:"夜久月明人去尽"写夜深人静,游客散尽,只剩皎洁月光;"火光霞燄递相燃"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月光下的石榴花红得像火焰,在夜色中仿佛真的在燃烧,与晚霞争艳。这里把静态的花写出了动态的生命力,月光与花色相互映衬,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
整首诗妙在将普通的寺庙夜景写得如此绚烂夺目。诗人通过月光、花色、夜色的巧妙配合,把石榴花写得既静谧又热烈,既真实又梦幻,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片在夜色中"燃烧"的红色花海。这种将平凡景物写出神奇魅力的手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