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宫廷音乐教师的孤独与无奈,读来令人心酸。
前两句写这位老师傅的付出——他耐心地教遍了所有宫女唱歌,连歌词都反复教唱到极致。可这些辛苦无人知晓,只能在黑暗中默默白头。这里的"暗中"既指被忽视的处境,也暗示他总是在幕后工作。
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歌舞升平的楼里天天飘荡着美妙歌声,却没人关心这些歌声最初是谁教的。"日日歌声好"的繁华景象,恰恰反衬出老师傅被遗忘的凄凉。
全诗通过"教遍/唱遍"与"不问"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手艺人的悲哀:他们培育了无数光鲜亮丽的表演者,自己却永远是个隐形人。就像现在很多幕后工作者,观众只看到台前的明星,却不知道背后指导老师的付出。这种对"无名英雄"的关注,让这首千年前的诗歌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