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文殊像得之五台山僧
五台古树蟠杈枒,几劫山中雨鬘华。
蛟龙穴石五千仞,善根不受诸泥沙。
文殊说法忉利上,历历白榆依瑞相。
忽然倒影落青冥,印入祇林自成像。
老樵腰斧若猿猱,掀萝担取侪蓬蒿。
归来夜半霹雳声,圆光照眼怖欲逃。
苍虬脱鳞木兰裂,中有文殊身似雪。
庄严螺髻妙无伦,纯漆点瞳香海澈。
南来有意伴长耳,应与肉身笑相视。
古佛法相总天成,刻画丹青徒幻诡。
人言此是真文殊,我来瞻礼抚掌吁。
聊作转语开蒙愚,是相非相何别区,万川月影皆如如。
蛟龙穴石五千仞,善根不受诸泥沙。
文殊说法忉利上,历历白榆依瑞相。
忽然倒影落青冥,印入祇林自成像。
老樵腰斧若猿猱,掀萝担取侪蓬蒿。
归来夜半霹雳声,圆光照眼怖欲逃。
苍虬脱鳞木兰裂,中有文殊身似雪。
庄严螺髻妙无伦,纯漆点瞳香海澈。
南来有意伴长耳,应与肉身笑相视。
古佛法相总天成,刻画丹青徒幻诡。
人言此是真文殊,我来瞻礼抚掌吁。
聊作转语开蒙愚,是相非相何别区,万川月影皆如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有人在五台山从僧人那里得到了一尊用古树根雕刻的文殊菩萨像。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印入祇林自成像")描写五台山的神奇环境。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山中的古树盘根错节得像蛟龙,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洁净。文殊菩萨在天上讲经时,神奇的白榆树倒映在人间,自然形成了菩萨的形象。
第二部分("老樵腰斧若猿猱"到"纯漆点瞳香海澈")讲述树根像的来历。樵夫像猴子一样灵活地砍树,半夜突然电闪雷鸣,树根裂开后竟露出雪白的菩萨像:螺髻庄严,眼睛像清澈的海洋,连瞳孔的漆色都透着香气。
第三部分(最后几句)是诗人的感悟。他说真正的佛法不需要刻意雕琢,就像水中月影一样自然。诗人摸着像感叹:何必纠结这是不是真文殊?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相通的。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1. 把普通树根变成菩萨像的过程写得像神话传说,充满奇幻色彩
2. 用"蛟龙穴石""霹雳声"等夸张比喻让故事更生动
3. 最后点出深刻的佛理:真正的佛法不在外表,而在领悟万物本质
4. 语言既有画面感(如樵夫砍树的情景),又饱含哲理(结尾的月影比喻)
全诗通过一个神奇的木雕故事,表达了"佛法自然"的深刻思想,把宗教感悟写得既有趣味性又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