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歌为周蓉湖银台赋

何来匣底双芙蓉,光怪烛屋明秋虹。天地之宝恒万钟,非公博物谁昭蒙。

七闽云历三十峰,遇人谈剑名猿公。剑虽不得其述穷,求之铸者靡良工。

干镆自古竞楚风,方彼百鍊炉冶红。鬼神守护日月镕,良由造化非人功。

低徊往事余形容,到处已成踏雪鸿。今兹建宁侯姓庞,命谁巧作山骨铜。

两虬跃出雌与雄,公久望气如司空。得来仍在闽海东,神物固与奇士同。

晦显岂必殊霜锋,纵使埋没粪土中。精采齧蚀光愈融,星文况铄银台崇。

斗牛电掣凌苍穹,宝装漆鞘声鏦鏦。挂壁日惟图史共,舞时更与书法通。

佩之岂止庇一躬,欲卫吾道驱阴雺。剑得其人其遇隆,不随下客弹鱼𨍈。

酒酣斫地曾无庸,轩开有绿气郁葱,摩挲三尺愁吴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把宝剑的故事,核心是"宝剑配英雄"的主题。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

1. 开箱惊艳
开头说从盒子里突然出现两把宝剑("双芙蓉"是比喻),剑光把屋子都照亮了,像彩虹一样耀眼。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宝剑的不凡。

2. 寻剑不易
诗人回忆在福建(七闽)三十座山间寻找铸剑高人,但普通工匠都造不出好剑。这里暗示真正的宝剑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3. 神剑出世
描写宝剑锻造过程:炉火通红像炼了上百次,鬼神都来守护,说明这是天地精华所成。用"雌雄双龙"比喻两把剑,既形象又有气势。

4. 宝剑遇主
重点来了:姓庞的官员(建宁侯)得到这对宝剑,但真正配得上它们的是周蓉湖(银台指官职)。这里用"望气"的典故,说真正懂剑的人一眼就能认出宝物。

5. 剑如其人
最精彩的部分:好剑就像英雄,就算埋在土里也不会生锈("精采齧蚀光愈融")。把宝剑挂在书房,既能防身又能激发文思("与书法通"),暗示文武双全的理想。

6. 结尾升华
最后说这剑不是用来切菜杀鱼的,而是用来捍卫正道("驱阴雺"指驱散邪气)。诗人摸着剑感叹,这样的神器落在懂它的人手里才不算埋没。

全诗亮点
- 把宝剑写得像有生命的活物
- 用"雌雄双龙""斗牛电掣"等动态比喻让人仿佛看见剑光
- 表面写剑,实际夸周蓉湖是配得上神剑的真英雄
- 最后点明: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器物本身,而在于用它来实现崇高理想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人说"好车配好司机",但诗人用神话般的语言把普通的"物遇其主"主题写出了史诗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