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祝次仲八景·洞庭秋月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
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
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洞庭湖的宁静美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身临其境。

前两句"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写秋夜景象:树叶凋零后,君山轮廓清晰显露,夜晚的空气清澈透明,仿佛能看见它在流动。这里用"露"字巧妙点出季节变化,而"浮"字让夜气有了轻盈的质感。

中间两句"冰轮揩鉴净,皓彩洋波流"是诗眼:将月亮比作擦得锃亮的冰盘(冰轮),月光(皓彩)洒在湖面,随着水波荡漾。这里用"揩鉴"这个动作描写,让月亮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洋波流"三字则让月光有了流动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由景及人:远处传来几声笛响,一个孤独的诗人正倚楼吟咏。笛声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夜的静谧,而"孤吟人"的剪影又为画面增添了文人特有的孤寂情怀。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静景(山、月)与动景(波光、笛声)交替出现 2. 比喻精妙:把月亮比作擦拭过的冰盘,新颖又贴切 3. 留白艺术:最后出现的"孤吟人"引发联想,他为何深夜独倚?给读者想象空间

诗人通过常见意象(落叶、秋月、笛声)的组合,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既展现洞庭秋夜之美,又含蓄表达了自己的孤高心境。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