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谣

雨微微,烟霏霏,
小庭半坼红蔷薇。钿筝斜倚画屏曲,
零落几行金雁飞。萧关梦断无寻处,
万叠春波起南浦。凌乱杨花扑绣帘,
晚窗时有流鸾语。

现代解析

这首《春晚谣》描绘了一幅暮春时分的细腻画面,充满了朦胧的哀愁和流动的美感。

开篇用"雨微微,烟霏霏"营造出湿润迷蒙的春日氛围,就像被细雨笼罩的江南。庭院里蔷薇花半开,这个"半坼"用得巧妙,既写花苞初绽的状态,又暗含春光将尽的意味。

画面转到室内:古筝斜靠在画屏边,屏风上金线绣的大雁仿佛要飞走。这里"零落"二字很传神,既形容大雁绣纹的散落布局,又暗示着离散的愁绪。

"萧关梦断"突然转入回忆,曾经的边关旧梦无处追寻,眼前只有南浦水波荡漾。这个转折就像电影里的闪回镜头,把空间从闺房拉到遥远的边塞,又拉回春水岸边。

最后镜头回到现实:柳絮乱飞扑打绣帘,傍晚的窗前偶尔传来莺啼。杨花的"凌乱"和流莺的"语"形成动静对比,用飘絮和鸟鸣这些典型的春末意象,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春愁写得如在眼前。

全诗像一组流动的镜头,在细雨、绣帘、水波、飞絮之间自然切换,把春日将尽的惆怅、往事不可追的惘然,都融化在这些细腻的画面里。不用直接说"我有多伤心",但每个景物都带着淡淡的忧伤,这就是古典诗词"以景写情"的高明之处。

张佖

(930—?)名或作佖。五代、宋间淮南人,一说常州人,字子澄。仕南唐,初为句容尉,曾上书陈治国之道。李煜时征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改内史舍人。随煜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工词。性俭朴,人称菜羹张家。煜卒后,每寒食必亲拜其墓,哭甚哀。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