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丞相墓诗

只知蹈海毕臣忠,谁与招魂筑殡宫。
英魄谅终依少帝,荒阡空自对孤峰。
胡元闰运兴亡里,丞相高名宇宙中。
我欲乘槎披宿草,烟涛满目思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末年丞相陆秀夫宁死不降、背负小皇帝跳海殉国的悲壮故事。全诗通过三个层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历史的感慨。

开头用"蹈海"这个动作直接点出陆秀夫最震撼的结局——他选择跳海也不向元朝屈服。诗人感慨:如今谁还记得为这样的忠魂修墓立碑呢?这里藏着对英雄身后冷清的痛心。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一边是陆秀夫的英魂永远守护着小皇帝(少帝),他的坟墓却孤独地对着荒山;另一边是元朝不过是个"闰运"(非正统政权),而陆丞相的美名却永载史册。这种对比突出了忠义精神的永恒价值。

最后诗人望着海上茂草和茫茫波涛,思绪万千。这里的"乘槎"(乘船)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暗示着对历史真相的追寻。烟涛满目的景象,既是对当年悲壮场景的想象,也承载着对民族气节的无限追思。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七百年后的诗人站在英雄墓前,与当年的浩然正气产生共鸣,用海浪、荒草这些永恒的自然意象,把一瞬间的壮烈定格成了永恒的精神丰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