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燕古塘兰若分韵得入字
秋日上阑干,秋风下原隰。萍流三十年,岂不念乡邑。
归来南山下,故垄谋稍葺。一锡借招提,松光照书籍。
□□□□□,良朋偶云集。解襟纳新凉,开樽揽芳裛。
起处适自如,献酬不拜揖。于时发清豪,分韵纪雅什。
乐哉固无涯,所贵相讲习。西林趣鸣禽,翳翳景将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文人雅集、饮酒赋诗的闲适场景,充满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
开篇用秋风、原野的意象营造出开阔的秋日氛围。"萍流三十年"道出诗人半生漂泊后终于归乡的感慨,像浮萍一样流浪多年,如今回到南山下修葺故居,在寺庙旁借住读书,松树的清辉映照着书页——这些细节展现出一个文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朋友聚会的情景:大家解开衣襟纳凉,举杯闻着花香,随意起身走动,不用拘泥繁琐礼节。趁着酒兴分韵作诗,这种自由自在的交往方式,正是文人追求的精神享受。最后以西林鸟鸣和渐暗的暮色作结,暗示着聚会的自然结束,余韵悠长。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解襟纳凉""不拜揖"等细节,展现文人打破礼俗束缚的真性情 2. "松光照书籍"这样清新的画面,传递出读书人向往的生活美学 3. 通过分韵作诗、把酒言欢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中"以文会友"的雅趣 4. 结尾的鸟鸣与暮色,给热闹的聚会增添了一丝禅意般的宁静
诗人把秋日聚会写得既有烟火气又不失风雅,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群洒脱文人饮酒赋诗、畅谈人生的生动画面,体会到中国传统文人那种既热爱生活又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